巫婆與黑貓 Winnie the Witch

2009060108:02
又再一次將這本書借回家, 除了這次借回家這本比較新以外, 也是因為很喜歡這個故事
聽說還有這本書的讀書討論會

書介在這裡

媽咪的讀書心得

巫婆就像是父母, 黑貓就像是孩子
當巫婆因為看不見黑貓而坐在貓身上時, 巫婆感到生氣不舒服, 但被坐到的黑貓又何嘗不是飽
受驚嚇與疼痛 ?!
當巫婆又因為看不見黑貓而被黑貓絆倒時, 巫婆摔的鼻青臉腫, 但被踢到的黑貓不也又是再一次的驚嚇與疼痛?!

當父母面對孩子的狀況而感到挫折, 那挫折的情緒與反應, 孩子看了也會受到驚嚇, 也會感到受傷

巫婆不想再有意外, 於是把黑貓變成了綠色, 在家看的見了, 但是到草地上去卻找不到綠貓
這次, 巫婆還是被綠貓絆倒, 跌的更慘

父母以為在家裡改變了孩子, 但孩子到外面後的行為, 父母能永遠控制嗎?

於是, 巫婆又把綠貓變成了彩色貓, 這下不管貓在哪裡, 巫婆都可以找得到
但是, 變成彩色的貓, 非常的沮喪沒自信, 因為牠被小鳥嘲笑, 躲在樹上, 不肯下來

父母用自以為是的方式改變孩子成為父母所認為對的樣子, 但是這些方式與樣子, 真的對孩子好嗎? 真的是孩子原本的樣子嗎?
我們何嘗不希望孩子可以建立自己的信心, 但情緒性的責罵與要求, 卻只會摧毀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心
這是我們要的嗎? 這或許是我們小時候所經歷的, 但絕不適合再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最後, 巫婆把黑貓變回原樣, 把自己原本黑漆漆的房子漆上的適當的顏色, 這樣一來, 就再也不會找不到黑貓了

我們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 但是要發現這一點, 總是很不容易, 要做到這一點, 更是難
孩子不屬於我們, 孩子是孩子自己, 如同紀伯倫的'孩子'所說
不要想改變孩子原本的面貌, 要學著接受孩子就是跟我們不一樣

故事裡的黑貓, 不管被變成什麼顏色, 牠的眼睛始終是綠色的, 未曾改變過

孩子的行為也許會被父母或環境所改變, 但孩子某些與生具來的特質, 是沒有辦法被改變的
那也正是每個孩子之所以獨特的原因
不要因為這些與自己不同的特質而感到挫折或生氣, 要學著接受與欣賞

黑貓又變回原來的樣子, 巫婆再也不會踩到牠, 或找不到牠

我們愛孩子, 就是要愛他原本的樣子
不要情緒性的批評, 不要給孩子加標籤
批評與標籤, 只會讓孩子變成批評與標籤上所說的那樣